【南京管家婆軟件】倉庫精益改善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?
01
倉庫的常見問題
倉庫管不好,一邊是數以千計的物料、上百的供應商,諾大的倉庫,一邊是為數不多且工作平平的倉管員,基本不用的制度和流程。
歸根到底,倉庫問題基本上都來自現場管理不到位, 例如:
1、不遵守先進先出原則,余料不及時上報預警,造成呆料、廢料。
2、不按庫位擺放物料,或移動物料后,不及時把新庫位的物料做標識,造成無法找到相關物料。
3、倉管員不及時送單給統(tǒng)計員,統(tǒng)計員不及時錄入電腦系統(tǒng),結果造成電腦系統(tǒng)數據與實際脫節(jié),
影響電腦系統(tǒng)數據的準確性,最終影響到了生產計劃的貫徹和執(zhí)行。
4、標識不統(tǒng)一、不規(guī)范,不是沒有物料編碼,就是物料名稱不對或一個物料幾個名稱,以致無法追查該物料的歷史狀況。
5、部分倉管員責任心不夠,工作態(tài)度消極,辦事拖拉,庫存盤點不準,以及手工單據信息不準確(主要是抄寫錯誤,鍵入錯誤),這都是常有的事。
6、新老倉管員交接不清,沒有真正的交接手續(xù),對前任倉管員所管的物料狀態(tài)不明的,干脆就封存起來不予管理,只說"找不到",造成了不應有的呆滯和浪費。
7、款型退市,不生產物料,沒有及時提報消化或轉賣。
02
改善倉庫管理的幾點舉措
嚴明的制度、反復的培訓及立竿見影的重獎與重罰機制,較好地規(guī)范了倉管員的行為,促進了倉庫管理的持續(xù)改善,為電腦系統(tǒng)的高效運行提供了數據保障。
1、創(chuàng)新組織架構。成立倉庫三人領導小組,成員應由生產副總、物料部部長、倉庫主管組成。
三人小組現是公司物料管理的最高權力機構,通過參加倉庫每周例會、每天固定時間到倉庫現場解決問題,
做到"每天進步1%"、各種規(guī)章制度、崗位責任制的審定,以及倉管員、錄單員績效考評等工作改善倉庫的管理。
2、合理規(guī)劃倉庫。倉庫在地理位置上,應盡可能與生產現場相連接,減少物料的迂回運輸。
盡可能將倉庫進出門與電梯相連,并規(guī)劃出相應的運輸通道,充分考慮運輸路線的合理性。
倉庫內要留有必要的廢次品存放區(qū)、物料暫存區(qū)、待驗區(qū)、發(fā)貨區(qū)等。另外要特別考慮安全因素,注意通道、照明、防水、防火、防盜等措施。
倉庫的辦公室盡可能設置在倉庫附近,縮短單據傳遞到錄單員的時間。
3、實行配料制與領料制相結合。生產性物料采用發(fā)料制,非生產性物料采用領料制,如工程試制用料、售后配件、生產線不良品換料。
A類物料采用發(fā)料制,C類物料采用領料制。在配料管理上,可嘗試取消各車間原有的物料倉庫,
統(tǒng)一由工廠物料部直接管理、統(tǒng)一配送,以便倉管員合理安排工作時間,提高倉庫的發(fā)料速度。
4、借助新技術。除了ERP系統(tǒng)必要的庫位編碼和物料編碼外,把無線射頻技術引入倉庫管理,
如使用帶有條碼掃描功能的手持數據終端進行數據采集,避免人為造成單據填寫、錄入錯誤,提高工作效率。
并使管理人員實時掌握庫存貨物的進、銷、存狀況,實現信息通透的資產管理方式,無需傳統(tǒng)的盤點工作,減少物資的積壓,加速資金周轉便于指導生產。
解決了人工統(tǒng)計易出現人為差錯和信息交流不及時的傳統(tǒng)管理模式。減少了人工統(tǒng)計的工作量提高作業(yè)效率,從技術手段上遏制不軌行為的發(fā)生。
①傳統(tǒng)的倉庫管理僅憑倉庫管理員人腦記憶和手工錄入,這種做法不但費時費力,而且容易出錯,萬一下游出現質量問題,要在成堆的紙質單據中查找原因和責任更是不敢想象。
②由于倉庫沒有使用任何倉儲物流軟件,所有的物料記錄都是由手工來登記物料的名稱、數量、規(guī)格、出入庫日期等信息,手工記錄工作量非常大,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完全依賴倉庫管理員的工作責任心。
③公司的客戶基本采用條碼系統(tǒng)管理物料,這就要求A公司必須在發(fā)貨前根據客戶的要求打印和粘貼條碼標簽。
手工記錄數據和標簽打印工作不僅效率低下,存在錯誤隱患,而且對公司來講是不增值的活動,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戶關系管理。
倉庫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最低量的庫存、最快速的周轉,滿足生產及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。
一些管理先進的企業(yè)已經引入看板,成立倉庫超市,建立精益物流系統(tǒng),相信它將改變過去粗放式的倉庫管理,極大地提升企業(yè)的核心競爭力。